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必威首页的>> 他山之石>> 正文

海洋装备简讯【2021.09.20-09.27】

2021-12-17

国内动态

生态环境部开展碳监测评估试点:开展海洋碳汇监测试点

记者从9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支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进行部署。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方案》聚焦区域、城市和重点行业三个层面,开展碳监测评估试点,到2022年底,探索建立碳监测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发挥示范效应,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监测支撑。区域层面,基于现有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背景站及地基遥感站,结合卫星遥感手段,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开展区域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天地一体监测、典型区域土地利用年度变化监测和生态系统固碳监测;在城市层面,综合考虑城市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口规模、区域分布等因素,选取唐山、太原、上海、杭州、盘锦、南通等16个城市,分基础试点、综合试点和海洋试点三类,开展大气温室气体及海洋碳汇监测试点;重点行业层面,选择火电、钢铁、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废弃物处理五类重点行业,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宝武、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光大环境等11个集团公司开展温室气体试点监测。

来源:科学网,2021-09-23

海洋二所研发海洋划界决策支持系统

近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海洋划界决策支持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下设5个课题的绩效评价(验收)会,在杭州召开。来自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等单位的8位咨询专家对项目进行了验收。5个课题均以高分通过验收,其中海洋二所研究员唐勇负责的“国际海洋划界模拟推演示范系统研制与应用”课题获得优秀。该项目面向我国海洋划界国家需求,通过对全球海洋划界案例的综合分析,开展海洋划界科学与法律问题的交叉研究,构建海洋划界自然科学和法律政治影响综合评估模型、海洋权益争端和战略利益博弈模型,研制国际海洋划界模拟推演示范系统和我国海洋划界决策支持系统,为评估国际划界、周边海域潜在边界,我国海洋划界提供法律和技术支持。

来源:自然资源部,2021-09-26

我国自主研发最新船舶工业软件HDSPD6.0打破垄断

日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举行“2021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论坛暨沪东中华HDSPD6.0新产品发布会”。由沪东中华自主研发的最新船舶工业软件HDSPD6.0隆重发布,由此打破国外软件在船舶三维CAD软件领域的垄断,将极大提升我国船舶工业自主研发能力,对推动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安全、可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中国船舶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迈入了新的征程。HDSPD6.0以船舶产品数据模型为中心,突出一个“新”字,升级了全新几何内核、全新三维建模平台、全新二维出图平台、全新一体化设计平台、全新三维出图模式,可带给用户全新的三维设计体验,并扩展了船舶总体设计模块,具备支撑厂所设计协同的能力。同时,面向船舶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该软件能满足船舶总体、结构、管系、风管、电气、铁舾件、内舾装、涂装等专业三维全数字化设计的需求,实现了船舶产品性能、工艺合理性和制作可行性分析,并为制造提供了完整的设计交付图表和数据,支撑船舶智能制造新发展。全新一代HDSPD6.0的发布,不仅消除了国外技术“卡脖子”问题,而且赋能企业实现了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为造船及海洋工程设计与制造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引领中国船舶工业全面跨入新的数字化设计时代。

来源:中国船舶报,2021-09-26

我国实现大规模多类型无人无缆潜水器组网作业

从9月23日举行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无人无缆潜水器组网作业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课题绩效评估会议上了解到,我国已实现大规模、多类型无人无缆潜水器组网观测与探测应用。据了解,历时近四年,在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配套经费支持下,项目完成了“探索100”自主式潜水器,“海翼1000”与“海燕1000”水下滑翔机,“海鳐”“蓝鲸”与“黑珍珠”波浪滑翔机的定型、改装,制造了50台套平台系统。工作水深跨越100至1000米,使我国海洋移动组网技术从理论仿真研究进入成规模试验乃至应用示范阶段。更重要的是,2020年—2021年,项目累计完成了近四个月的海上试验,参与组网观测与探测应用的潜水器平台种类和数量规模创国内外纪录。“不同类型平台、动态网络条件下的移动节点声学组网是一大国际难题,我们不仅成功提出了通信解决方案,还验证了成规模的基于海面/海底信标网络的水下GPS系统技术。”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教授徐文说,在项目支持下,用于组网的水声通信机、水声传感器等重要水下装备实现了从试验样机到成熟产品的转变,进一步夯实了我国高端海洋装备自主产业化能力。

来源:新华网,2021-09-26

我国首个海上油田群岸电应用项目投产 规模居世界之首

9月23日,记者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渤海海域秦皇岛-曹妃甸油田群岸电应用示范项目成功投产,这是我国首个海上油田群岸电应用项目,也是世界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最高、规模最大的岸电项目,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向绿色开发、高效开发、智能开发又迈出了历史性变革的一步。为寻找增储上产和绿色减排之间的最优解,从2018年起,中国海油联合国家电网开展技术攻关,探索建设模式、商业模式等创新,实现将陆上电网的电通过海底高压电缆传输至海上油田使用。原来发电消耗的原油和天然气将得到更好的利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也将大幅降低。按照规划,岸电应用工程分三期实施,将在河北、山东、辽宁区域建设5个陆地开关站,8个海上供电枢纽平台,搭建起总接入规模达980兆瓦、覆盖渤海7个油田区域150余座生产设施的电力网格。项目将于2023年全部投产。秦皇岛32-6油田群和曹妃甸11-1油田群25个在生产平台是岸电的首批受益用户。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赵春明介绍道,岸电工程全部投用后,用电高峰每年降低原油消耗17.5万方,降低天然气消耗23.8亿方,相当于新增一座大中型油气田。同时,相比于自发电,用电高峰可年节能99.5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近175万吨,相当于植树1.75亿棵。而且随着可再生能源上网比例的不断提升,减碳效果将更加明显。与岸电同步推进的还有海上油田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建设。光纤通讯网络与海底电缆一起铺设,将使渤海油田接入信息高速公路,解决海上通讯难题,加快数字化建设。

来源:中国网,2021-09-23

国外视野

英国开始研制下一代攻击型核潜艇

【英国海军技术网2021年9月20日报道】BAE系统公司和罗罗公司近日赢得了两份价值分别为8500万英镑的合同,为英国皇家海军设计“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的继任者,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将有350名设计师、工程师和工人参与其中。新型核潜艇取名为“核潜艇替代”(SSNR)项目,BAE系统公司团队将负责设计和建造,而罗罗系统公司团队将负责反应堆的开发和生产。英国国防部长华莱士在评论这两项合同时表示,这些投资确保了我们有能力随时取代“机敏”级核潜艇,标志着皇家海军潜艇新征程的开始,同时也维持了英格兰中部和西北部的高技能工作。当前,BAE系统公司正在建造七艘“机敏”级核潜艇,预计2026年全部投入使用,目前已有四艘服役。

来源:中国船舶在线,2021-09-22

日本四家造船企业公布产业基础强化计划

近日,日本联合造船、川崎重工、大岛造船和三浦造船公布了产业基础强化计划。具体来看,日本联合造船将开发LNG、氨动力新船型,研发符合国际标准的环保船型;通过与今治造船、日本造船合作,开展海上风电业务以及共同完成批量订单;加大设备投资,重建生产管理体系,提高建造效率和成本竞争力。川崎重工计划建立包括销售、采购、设计、生产等各个阶段数据的数据库,并对生产模式进行改造,优化建造流程,缩短建造时间。大岛造船将购置生产设备,提高生产力;开拓海上风电等新业务领域;开发风力推进船、LNG动力船等环保船型。三浦造船将开发适用于内贸船舶的节能环保技术,以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将CAD设计软件从2D更新为3D,加强设计能力;增加生产设备投资,提高生产力。今年以来,日本针对造船业出台了多项加强竞争力的政策,在政府低息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支持下,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日本造船企业采取增加资本投资、更新设备设施、提升设计研发能力等措施,提高建造效率,提升竞争力。

来源:船海装备网,2021-09-22

再建2艘!韩国政府全力扶持LNG加注产业

随着全球“碳中和”战略的实施以及国际海事组织(IMO)环保新规的不断强化,LNG燃料加注船市场备受关注。为了确保韩国LNG加注产业的竞争力,韩国政府将增订2艘LNG加注船扶持LNG加注产业。据韩国业界人士9月19日透露,韩国政府日前发布的《韩国造船(K-造船)再腾飞战略》中,制定了明年追加建造2艘LNG加注专用船,并在蔚山等地建设陆上LNG加注枢纽站的方案。韩国业界表示,政府的这一计划可以解释为,韩国将根据IMO设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推动环保船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此前,由于大部分船舶使用船用C级燃料油,因此对LNG加注的需求并不多,但近来随着LNG动力燃料船的逐渐增加,对LNG加注的需求也呈现出自然增长的趋势。

来源:海事服务网,2021-09-23

壳牌和Penguin合作在新加坡建造运营3艘纯电动渡船

英国能源巨头壳牌与新加坡铝制高速船设计建造商和船东Penguin International签署合同,将为新加坡设计、建造和运营至少3艘纯电动渡船及岸上充电装置。新的200座单层纯电动渡船预计将于2023年上半年起航,在新加坡大陆和位于布科姆岛的壳牌能源化工园区之间约5.5公里长的航线上运送乘客,取代目前使用的传统柴油动力渡船。一旦投入运营之后,新船将提供新加坡首个全电动渡船服务,也是壳牌在全球范围内的首个服务。新船由一个容量为1.2MWh的锂离子电池系统提供动力,航速超过20节,实现零排放、零噪音、当停泊在布科姆岛时,渡船将通过高峰时段快速充电和非高峰时段、夜间慢速充电的组合模式进行充电。Penguin的超快速岸上充电器能够在10分钟内为每艘渡船充电。对于壳牌而言,该项目是壳牌帮助航运业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一部分。2021年4月,壳牌宣布将合作开展一项可行性研究,在船舶上试用氢燃料电池,这在壳牌和新加坡尚属首次。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09-24

GEV加快推进压缩氢气运输船研发项目

澳大利亚能源转型公司Global Energy Ventures(GEV)日前已经完成了其推出的430吨试用压缩氢气(C-H2)船的船舶规格设计,以供航运监管机构审查。据悉,该船的船舶规格设计和图纸、稳定性分析及储罐设计计算,已经提交至美国船级社(ABS),预计将于2021年第三季度末之前获得原则批复(AIP)。原则批复流程将根据相关国际规范和标准,对该设计进行评估,以确保不存在重大的设计、监管或安全问题。此外,GEV公司还将启动2000吨的该型船原则批复流程,以加快这种试用船的全部原则批复,最终目标是在2022年底之前获得完全的船级社批复。GEV公司于2020年11月向美国船级社提交了配有两个1000吨C-H2储罐的C-H2船设计,以供审查。为了实现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GEV公司的目标是在2025年之前运营一支压缩氢气运输船船队。

来源:国际海事信息网,2021-09-2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