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必威首页的>> 他山之石>> 正文

海洋装备简讯【2021.10.25-11.01】

2021-12-17

重要关注

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近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工作要求,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对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方案》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坚持陆海并重,推动风电协调快速发展,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探索深化地热能以及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等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方案》提出,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加快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发展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深入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因地制宜开展沿海、内河绿色智能船舶示范应用;《方案》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确定核电站布局和开发时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平稳建设节奏。积极推动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堆等先进堆型示范工程,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加大核电标准化、自主化力度,加快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培育高端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来源:中国政府网,2021-10-26

国内动态

全球首条LNG罐箱智能产线建成投产

10月28日上午,中远海运旗下连云港中远海运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全球首条LNG罐箱智能产线在连云港建成投产,标志着中远海运集团在LNG罐式集装箱制造领域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据了解,连云港中远海运特装LNG罐箱具备灵活、低成本及标准化等特点,兼具压力容器的高可靠性和集装箱的海陆联运优势,使其在降低行业门槛消除垄断、拓展 LNG 中小型用户、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等方面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具有大容积、轻量化、高绝热性能、高安全性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业化基础好等优势,为公司开拓国内外市场奠定基础。据悉,LNG罐箱智能产线是中远海运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综合运用绿色制造工艺和智能制造技术,投产建成的全球首条LNG罐箱智能生产线。该产线对标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要求,破解了LNG罐箱行业的离散制造难题,填补了国内LNG压力容器装备产业智能制造的空白,强力助推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进程。

来源:中华航运网,2021-10-29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全能型”LNG加注船

10月26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商船三井建造的18600立方米LNG加注船“天然气·活力”号在上海命名。该船由沪东中华完全自主研发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指标全球最先进,是目前世界上能够提供全流程服务的舱容量最大、加注速率最快的LNG加注船。这款“全能型”加注船实现了三大升级:一是高“吞吐”速率可以减少“吞吐”作业时间,显著提高周转率,增强了安全性,最大加注速率提升到2000立方米/小时,可提供全球最快的加注速率。二是高兼容性。服务的LNG动力船不论是采用A舱、B舱、C舱还是薄膜舱的LNG燃料舱,均能实现快速安全加注。三是高覆盖率。采用高、低位双加注集管设计,可实现从小型LNG动力渡轮到巨型LNG动力集装箱船、LNG动力VLCC、LNG动力豪华邮轮的船型全覆盖,是全能型加注船,具备卓越的全球通用性。

来源:中国船舶海洋工程网,2021-10-29

我国首艘专业化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开工建造

10月29日上午,东方航天港新型海上发射船在山东省海阳市海上发射母港海阳生产基地举行开工仪式。这是国内首艘用于海上发射任务的专业化海上卫星发射工程船,是东方航天港打造海上发射新能力的重要项目,也是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海上卫星发射及回收 ”项目重点支持的项目之一。据了解,“海上卫星发射及回收 ”项目由海阳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申报,在2020年立项。该船可通过配置专业化功能系统模块和集成化发射支持设备,满足当前在役及在研大中型固体运载火箭、中小型液体运载火箭的发射与回收等需求,计划2022年完成建造并正式投入使用。据悉,这艘新型自航式发射船选用全电力推进,船长162.5米,型宽40米,型深8米,最大载重量12000吨,最大航速15节,配备DP2动力定位系统,具有快速调载功能,船配减摇水舱,具备良好的稳定能力,是一艘专业支持固体火箭冷、热发射及中小型液体火箭发射的新型海上发射船。据了解,发射船建造完成后将成为我国首艘专业海上发射船和无人驾驶海上特种业务船。该船具备高精度定位、高稳态发射、无人驾驶状态发射、多发火箭转载、火箭综合环境保障等功能,在无发射任务期间还可支持海上风电场运维、海洋牧场经营、海上大件货物及特种装备运输等多种业务功能。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10-30

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项目开工

10月28日,由天津港保税区企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承揽的渤中29-6油田开发项目(以下简称“渤中29-6项目”)在天津海洋工程智能制造基地点火开工。作为我国首个按照“智能制造”模式运行的海洋油气装备制造工程项目,该项目的开工标志着我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制造“智能工厂”已具备试运行条件,向正式投产迈出关键一步。据了解,以数字化智造管理系统、生产执行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为代表的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将首次应用于该项目的工程管理中,打破传统制造模式下各生产环节的信息孤岛,实现建造环节的“生产可监控、计划可跟踪、质量可追溯”。此外,板材型材自动切割、甲板片机器人焊接、H型钢智能打磨及组对、工艺管件自动打磨焊接、智能化仓储等一系列智能制造技术,也将应用在项目各生产环节中。

来源:央广网,2021-10-29

会议:第七届中国—东南亚国家海洋合作论坛召开

10月26日,第七届中国-东南亚国家海洋合作论坛在广西北海召开。本届论坛以“共绘联合国‘海洋十年’合作蓝图,深化中国—东南亚国家蓝色伙伴关系”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本届论坛设置了海洋与气候观测、预测与减灾服务,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海洋地质过程与减灾,海洋政策与海洋管理4个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共同推动落实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深化海洋务实合作展开交流与研讨。论坛举办期间召开了首届中国—东南亚国家海洋合作论坛科学指导委员会会议。

来源:中国网,2021-10-28

会议:2021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在青岛举行

10月25-27日,以“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1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在青岛举行。本届大会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旨在深入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加强国际海洋科技领域交流,聚集全球海洋人才、学术、产业资源,打造海洋学术交流高地,搭建“双招双引”平台和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本届大会共设置主题报告会、10个分论坛和海洋成果转化暨“双招双引”对接会、海洋科技成果交易展等板块。大会开幕式发布了“2021年十大海洋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2021年海洋科技指数》和《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围绕海洋科技创新与发展,本届大会还设置了国际海洋腐蚀防护产业大会、海洋新材料科技论坛、海洋科技期刊创新发展论坛、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论坛、海洋能青年科学家论坛、航海科技高峰论坛、丝路国家水产养殖国际论坛、蓝色食物与营养健康国际论坛、海洋生物新材料及资源利用论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发展论坛等10个分论坛,百余名海洋领域重量级专家围绕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洋医药、蓝色食物、海洋能、海洋探测技术等主题,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展示新技术,分享新成果,激发思考与创新,引领海洋产业创新发展。

来源:半岛网,2021-10-26

国外视野

抢占先机!日本举全国之力巨资研发零碳船舶

替代燃料对于航运业脱碳化至关重要,为了在零碳船舶市场抢占先机,日本政府准备投入巨资支持氨燃料、氢燃料船舶研发,以支持零排放船舶等新一代船舶的普及,加强日本造船业和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推进新型船舶在海运业的实际应用,推广零排放船舶。近日,由日本经济产业省所管辖的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启动了“新一代船舶”开发项目,将投资32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 91亿元)支持氨燃料、氢燃料船舶研发。NEDO介绍称,日本政府去年10月宣布了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需要大大加快目前能源和工业部门的结构改革,以及大胆的投资创新。为此,NEDO设立了2万亿日元的绿色创新基金项目,为有着具体脱碳目标的企业和组织提供从研发测试到实际应用的持续支持,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就是航运业。研发项目涉及四个主题,包括船用氢气发动机、船用氢气燃料储罐和燃料供给系统的开发,国产氨燃料发动机搭载船舶的开发,氨燃料船开发和社会应用的一体化综合项目,以及通过催化剂和发动机改良以降低LNG动力船甲烷滑移技术的研究。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10-28

加拿大推动可再生天然气在船舶领域的应用

近日,加拿大渡轮公司Seaspan Ferries宣布,计划将可再生天然气(Renewable natural gas, RNG)应用于LNG动力滚装船船队,这是加拿大在航运领域的首次试点。RNG是一种生物燃料,来源于垃圾等有机废物分解形成的沼气,通过捕获并提纯沼气而获得。与传统天然气一样,RNG能以压缩天然气或LNG的形式用作运输燃料。Seaspan公司正在与加拿大能源公司FortisBC合作,以确保获得经认证的RNG来源。目前,有机垃圾能源化利用已成为全球研发热点,RNG是其重要方向之一。RNG在欧美国家的管道燃气、供电、供暖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总的来看,RNG对燃料、电能及热能市场来说,仍属于新兴产业,是绿色环保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美国生物燃料生产商Gevo公司已将研发方向投向RNG,并于今年8月,与石油公司BP达成合作协议以拓展RNG的市场销售。未来,随着RNG产量的不断提升,RNG广泛应用于船舶运输燃料领域将成为可能。

来源:海事服务网,2021-10-25

大宇造船推广自主研发氮气制冷LNG再液化系统

10月27日,大宇造船自主研发的新型LNG再液化系统NRS®(Nitrogen Refrigerant System)设备演示会在其玉浦造船厂内的能源系统实验中心成功结束,再次向业界证明了其在全球LNG领域最佳的技术竞争力。LNG再液化系统是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将从货舱中自然气化的天然气进行再液化,再输入货舱的装置,被认为是能够划时代提高LNG运输船运营效率的核心设备。此次大宇造船成功演示的“氮气制冷系统”NRS®,使用氮气作为制冷剂,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回收LNG蒸发气体(Boil Off Gas)冷能的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该公司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NG再液化系统中的最新技术。据悉,NRS®可实现完全自动化运行,能够防范因船员失误导致的设备运转不正常以及随之而来的设备性能下降。不仅如此,NRS®还可以远程监控换热器、制冷压缩机、膨胀机等再液化相关主要设备,并提供远程维护。

来源:海事服务网,2021-10-28

日本三大船东推进氨燃料船舶项目

日本船东商船三井株式会社(Mitsui OSK Lines)、日本邮船株式会社(NYK Line)和川崎汽船株式会社(K Line)都在推进自家项目,以期在这十年内将氨燃料船投入运营。周二,包括NYK Line 和 K Line 在内的团体宣布,日本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开发组织 (NEDO) 已批准在其新成立的 320 亿日元(2.8 亿美元)绿色创新基金下为氨燃料航运项目提供资金。日本宣布到 2050 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净零,并启动了绿色创新基金(the Green Innovation Fund)以推动实现碳中和。NYK Line、Japan Engine Corp、IHI Power Systems 和 Nihon Shipyard Co 正在合作开展一个示范项目,该项目将使船舶配备国产氨燃料发动机。

来源:船海装备网,2021-10-28

首个船用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试验成功

日前,三菱重工集团下属的三菱造船与川崎汽船株式会社、日本海事协会合作开展了“CC-Ocean”海洋碳捕集项目,验证用于船上的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该项目在川崎汽船有限公司为东北电力公司运营的“CORONA UTILITY”号运煤船上进行。船上安装了一个小型二氧化碳捕集装置,用于从船舶发动机排放的废气中分离并捕集二氧化碳。三菱造船宣布,该捕集装置中回收的二氧化碳纯度达到了99.9%以上,符合计划性能。三菱造船表示,当回收的二氧化碳纯度超过99.9%时,可以用于各种化学应用,如化肥和甲醇产量增加、冷却干冰等,以及用于增加原油产量的EOR(增强油回收)应用。该捕集装置原来是在陆地上使用,改造为船用系统,实验证实捕集效率符合要求,这提高了该装置作为船用系统商业化的可能性。三菱造船将根据这些实际结果来验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并将其用于未来商用设备的开发。

来源:船海装备网,2021-10-29

俄罗斯为印度海军建造的首艘护卫舰下水

据《印度教徒报》(The Hindu)披露,俄罗斯为印度海军建造的首艘护卫舰已经下水。该报摘引印度海军新闻处声明指出,“印度海军Р1135.6级第7艘护卫舰已经于10月28日在加里宁格勒‘琥珀’造船厂下水,驻俄大使瓦尔玛等官员出席了仪式。” 这是印度在俄罗斯订购四艘护卫舰中的第一艘,其中2艘在俄罗斯建造,还有2艘按照俄方提供的技术工艺在印度建造。报道指出,印度大使夫人在下水仪式上给这艘舰起名“Tushil”,从梵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盾牌”。两艘在加里宁格勒建造的护卫舰应该于2023年夏季交付印度。受新冠疫情大流行影响,建造工程延误了8个月。该舰使用了隐身技术,可以配装印度地对地导弹、声纳、水面观测雷达、反潜系统以及俄制防空导弹和火炮装置。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1-10-29

法国或在年底前明确核电战略

据彭博社网站2021年10月26日报道】法国生态部长蓬皮利10月26日表示,总统马克龙可能会在年底前表明是否支持建设新的核电厂,作为法国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计划的一部分。法国电网运营商10月25日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在增加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能力同时建造新反应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经济方式。各国政府为应对全球变暖,正逐步淘汰化石燃料,预计电力需求将上升。法国电力公司(EDF)领导下的法国原子能工业正在敦促政府尽快开始建设核电厂。EDF现有56座反应堆中的大部分都将于2050年或更早关闭,这些反应堆提供了法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电力。EDF为准备该项目简化了流程,并正在修改欧洲压水堆(EPR)的设计,使其更易于建造。它还在初步谈判收购通用电气公司核电厂汽轮机制造、维护部门的业务。

来源:国防科技信息网,2021-10-27

DNV发布《实现净零排放的路径》报告

日前,DNV发布《实现净零排放的路径》报告。净零排放报告认为北美和欧洲必须到2042年实现碳中和,印度次大陆到2050年将成为净排放区域;报告认为,由于到2050年能源生产无法实现碳中和,因此需要碳捕获、储存和利用,虽然到2030年实现排放减半的目标难以实现,但如果我们想要任何机会达成未来1.5°C的升温控制,就需要尽早采取大规模行动;《实现净零排放的路径》介绍了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C以内的可行方法。《实现净零排放的路径》还列出了不同行业所需的脱碳速度。那些难以减排的行业需要更长的时间脱碳,即便像海事(到2050年减排90%)和钢铁制造(减排82%)等行业大规模引进更环保的技术,它们到2050年也仅能达到净零排放等。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10-2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