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必威首页的>> 他山之石>> 正文

海洋装备简讯【2021.11.08-11.15】

2021-12-17

国内动态

全球高精度海上风电空间数据集发布

近日,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数据节点利用“哨兵一号”卫星数据,发展遥感大数据分析技术,自主研发了基于时序雷达卫星遥感的频次检测与自适应阈值智能识别算法,制作发布了全球高精度海上风电空间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全球海上风电的精确空间位置分布及其建造轨迹时间记录,空间分辨达到10米,准确度达到99%,可用于研究全球和区域海上风电场空间分布格局及发展模式,为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海洋空间规划制定、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航道安全保障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目前,该数据集已在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开放共享。据悉,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牵头,采用“主中心﹢分中心﹢数据节点”模式,联合相关涉海单位、科研院所和高校等10余家单位共同建设。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数据节点主要负责为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提供河口海岸等特色数据资源。

来源: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2021-11-11

世界首艘纯超级电容动力渡轮顺利试航

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一研究所总承包的上海长横对江渡新能源车客渡船“新生态”号在湖南益阳地区顺利完成试航,各项运行参数均达到并优于原设计目标。该船总长65米,型宽14.5米,型深4.3米。七一一所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流组网电推技术、储能控制技术以及智能船舶等技术,针对渡轮往返时间短、班次多,以及长时间不间断运行的特点,设计出采用超级电容作为船舶动力、并配套2.5MW级直流岸电系统充电的方案。在试航过程中,超级电容性能表现优越,其放电时间远高于设计指标,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据悉,“新生态”号计划年底投入运营。该船是世界首条采用纯超级电容动力的船舶,将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供绿色交通样板,进一步推动崇明绿色交通体系发展,也将为我国内河沿海的新能源船舶提供新的示范应用。

来源:船海装备网,2021-11-10

国内首套LLL低位照明系统,可满足数字化船舶的技术要求

11月10日上午,中国船级社CCS广州分社在广州本部给深圳灏鹏科技有限公司颁发了国内首套客船LLL低位照明系统的MED型式认可B+D证书,该套证书是国内首套LLL低位照明系统MED证书,也是中国船级社CCS广州分社颁发的第一套MED证书。据了解,LLL低位照明系统是IMO A.752(18)、MSC.98(73)法定的安全返港型消防疏散系统,广泛应用于邮轮、客滚船、海洋牧场、大型水面水下舰艇等高端海洋装备。深圳灏鹏科技有限公司在CCS广州分社、深圳分社、中国船级社希腊分公司辅导下自主研发的LLL低位照明系统填补了国内在此领域内的产业链空白。该系统在满足国际安全返港要求的前提下,运用了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大数据分析、IOT物联网、可视化监控、AI等技术,可完全满足数字化船舶的技术要求。目前已成功配套招商邮轮制造有限公司的维京邮轮MOCK-UP样板间、山东省海洋集团耕海一号二期四星级大型耕海文旅综合体等项目。

来源:船海装备网,2021-11-11

国内首座!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开建!将有效提升南海资源开发和周边海洋深潜科考保障能力

近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三亚南山港公共科考码头工程项目设计施工(EPC)总承包项目开始后方陆域护岸破除施工,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新建科考船泊位278m(含45m过渡段)、新建1座滑道(占用岸线65m)和4座船台、新建130m科考船保障泊位、后方配套设施建筑面积1.06万㎡及陆域处理面积3.3万㎡。据了解,项目位于三亚市崖州区,是目前国内在建的首座公共科考码头项目,建成后能够有效提升南海资源开发和周边海洋深潜科考保障能力,加强国家海洋科研基础设施保障服务能力,填补国内“公共科考码头”资源空白,对于掌握探究深海领域关键技术、促进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三亚市重点打造的“一港、三城、一基地”目标中的“一港”,南山港是三亚唯一承载对外开放海运交通运输业务的海港,也是承接自贸港政策的重要窗口,对三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港口网,2021-11-09

中国船舶集团向巴基斯坦海军交付一艘新型护卫舰

11月8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为巴基斯坦海军设计建造的新型护卫舰交舰入役仪式在上海举行。该舰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口的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水面战斗舰艇,对进一步扩大我国舰船产品影响力、全面提升我国舰船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该型护卫舰装备了由中国船舶集团自主研发的新型作战管理系统,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武器系统,体现了我国在护卫舰领域雄厚的研发、设计和建造实力。据了解,该新型护卫舰项目是中国船舶集团继2013年向巴基斯坦成功交付4艘护卫舰之后,再次向巴基斯坦出口的中大型水面作战舰艇,是集顶层研究、总体设计、总装建造“三位一体”装备研制模式成功应用的范例,其设计和建造体现了中国护卫舰技术的巨大进步,为中国装备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将对出口舰船的研制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该舰的完工交付,是中巴友谊的又一重大成果,将为进一步巩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力量。

来源:中国船舶在线,2021-11-10

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设计长江三峡30米级电池动力安检船正式投入使用

11月9日,由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的30米级电池动力安检船正式通过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验收。30米级电池动力安检船是交通部批复、国家投资建成的第一艘纯电池动力高速公务船舶。船长34.60m,型宽5.40m,吃水1.30 m,航速29km/h,配备1885kwh磷酸铁锂电池,采用钢铝混合结构,全电池动力双机、双桨推进。主要工作水域为三峡库区及葛洲坝与三峡大坝之间水域,满足急流航段要求。近年来,公司在船舶的研发过程中秉承绿色船舶理念,采用纯电池动力系统,实现零碳排放,该船的交付使用实现了电池动力船舶在高速船舶领域的应用,为电池动力船舶的技术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来源:船海装备网,2021-11-11

国外视野

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核科学技术帮助应对气候变化

2021年11月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与国际专家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举办了主题为“核科学技术对适应气候变化的贡献”的活动,展示了IAEA如何通过核科学技术帮助各国适应和应对气候影响。在COP26召开之前,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了《核科学技术在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报告,阐述了核技术如何帮助世界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并增强对极端天气的抵御能力。格罗西也在会议开幕式上表示,我们正在把核科学技术变成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IAEA在2012~2020年期间共支出了约1.12亿欧元,利用多种核技术,如稳定同位素技术、同位素水文技术、辐照技术、昆虫不育技术等,通过481个有针对性的技术合作项目,帮助了102个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来源:国防科技信息网,2021-11-08

欧盟通过《波罗的海海上风电工作新计划》

近日,在波罗的海能源市场互联计划高级别小组框架下,针对海上风电的一项新工作计划——《波罗的海海上风电工作新计划》已被采纳。该计划在波罗的海地区8个欧盟国家的高级官员会议上通过,除海上风电外还包括以海上风电开发为重点的海洋空间规划、促进适度融资的合作以及特定海上项目许可等内容。

来源: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2021-11-11

Fratelli Cosulich联合三方开发氨燃料加注船设计

新加坡航运公司Fratelli Cosulich Bunkers(Fratelli Cosulich)已经和意大利船级社及新加坡船舶设计专家SeaTech Solutions公司签署了一份联合开发项目(JDP)协议,将共同开发一种氨燃料加注船设计。根据协议,SeaTech公司将专注于船舶概念的开发和设计,意大利船级社则将验证是否符合应用规则的要求,尤其是与氨处理有关的规则。而Fratelli Cosulich公司则将负责提供运营数据,以支援和验证这种船舶设计进行商用运营的适用性。氨作为一种潜在的零碳燃料之一越来越受关注,氨具有可接受的能量密度,并且可能是一种经济可行的选择,可以在零下33摄氏度的温度储存在船上。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到2050年,航运业将占全球能源需求的45%左右,拥有可用的燃料加注设施,比如氨燃料加注油轮,将为航运业使用氨燃料提供至关重要的信心。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11-11

日本船企开发大型氨燃料氨运输船

近日,商船三井与三菱造船、名村造船签订合作协议,将联合开发一艘以氨为主要燃料的大型氨气运输船。三家公司表示,目前大部分的氨被用作化肥用途。氨在燃烧时不会排放二氧化碳,作为下一代船用清洁能源,正在吸引行业的关注。三菱造船表示,该公司将推进新船的基本设计,并负责货舱的优化设计和审查、甲板储罐的开发、发动机配置考虑、燃料供应装置的安装设计、特殊装载和装卸设备的设计以及安全设备的安装设计。商船三井表示,到2030年,日本每年对氨的需求预计将达到300万吨,到2050年将达到3000万吨。商船三井今后将致力于开发大型氨运输船,为绿色能源燃料提供"安全、优质和可靠的"运输服务。除此之外,商船三井还将集中力量将船舶燃料向氨过渡。该公司的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引进净零排放的远洋船舶,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商船三井还将与造船厂签订合作框架,订购这艘新船的主发动机,该主机正在开发中,将以氨作为主要燃料。

来源:海事服务网,2021-11-10

马士基推出全球首色甲醇燃料电池动力拖船

全球最大航运公司马士基集团持续押注甲醇燃料,继之前订造全球首批碳中和甲醇燃料集装箱船之后,又将推出首艘使用绿色甲醇燃料电池的港口拖船。马士基集团旗下的拖船运营商Svitzer与船舶设计公司Robert Allan签署协议,设计一艘用于港口运营的绿色甲醇燃料电池动力拖船。这艘新型拖船将作为未来Svitzer新造船的试验设计,并计划于2024年第一季度在Svitzer欧洲地区投入运营。具体而言,这艘系柱拉力80吨的新建拖船将配备混合电力推进系统解决方案,其中燃料电池可以设计为仅使用燃料电池提供特定数量的持续系柱拉力,在拖曳过程中出现的短暂但频繁的峰值时,电池可以提供额外的动力。当拖船移动和停泊时,燃料电池可用于为电池充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昂贵的岸边充电设施的需求。Svitzer介绍称,燃料电池和电池的组合将提供一种自给式拖船,比纯电池驱动船舶有着更长的耐力和更少的操作限制。该项目建立在Svitzer与马士基之间的密切合作基础上,目的是共同探索甲醇燃料电池、电池、储存/处理系统、电力驱动和推进装置的组合,作为传统化石燃料推进的碳中和替代方案。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11-13

ABS和现代重工在绿色制氢和碳捕集与封存方面开展合作

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美国船级社(ABS)、现代重工(HHI)和韩国造船与海洋工程公司(KSOE)宣布了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联合开发项目(JDP),三方将共同开发脱碳技术,以助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ABS、HHI和KSOE将联合制定近海平台绿色制氢的技术指南,作为到2025年设计和建造一处生产设施的关键第一步。该指南将促进生产设施的开发,为全球绿色氢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该项目将利用海水电解来产生绿色氢气。后期阶段可能包括ABS原则批准(AIP)和一般设计批准,提供从工程开发到项目建设的全面支持。第二个近海碳捕集JDP侧重于为HHI和KSOE设计的用于近海储存的二氧化碳注入平台获得原则批准。从2025年起,该平台每年能够储存40万吨捕集和液化的二氧化碳。

来源:国际海事信息网,2021-11-11

东和恩泰FGSS助力韩国首艘LNG动力拖船完成试航

韩国第一艘LNG燃料拖轮“松岛号”气体试航在今年8月初成功结束,10月份顺利交船。据悉,“松岛号”由韩国天然气海运公司订购,THE–H船厂建造。由韩国著名设计公司KMSEMEC设计,现代重工、HIMSEN、东和恩泰(Donghwa Entec)合力完成此次LNG拖船的建造。在大型造船厂和海外工程企业主导的LNG拖船市场高速增长的同时,小型LNG拖船的市场需求的也在不断增加。船东及船检在气体试航阶段,顺序进行燃料罐的冷却、加注及燃气模式运转。“松岛号”拥有5000马力,在常规燃料状态下时速14节,燃气模式下时速可达16节,体现出优越的性能。为针对拖船引擎负荷的持续变化,DongHwa Entec的压力恢复装置(Pressure Biild-up Unit,PBU)燃气供应系统(FGSS)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试航中完全满足了HIMSEN要求的每秒低于0.2Bar压力变化,并未LNG燃料罐起到缓冲的作用。FGSS PBU Vaporize 和Heater采用的是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rinted Circuit Heat Exchanger,简称PCHE),对比以往管壳式换热器,整体构造更为紧凑。

来源:国际海事信息网,2021-11-10

Robert Allan推出新的甲醇动力CTV设计

加拿大船舶设计公司Robert Allan有限公司已经披露了其甲醇动力的RAptor 2400型人员转运船(CTV),将使海上风电行业更接近于从供应链消除碳排放。这种新的船舶设计,配备了4台Scania DI16主机用于推进,每台额定功率为450千瓦/2100转速。这些发动机已经由ScandiNAOS改装为使用甲醇,无需任何额外的后处理即可满足IMO Tier III排放限制要求。该设计的每个半船体中的2台发动机与一台双输入齿轮箱相连接,驱动一套Servogear可控螺距螺旋桨系统,能满足最大的冲刺航速和系柱拉力性能,在满负荷排水量的情况下能实现超过25节的航速。这种CTV的设计能符合《使用甲醇/乙醇作为燃料的船舶安全暂行指南》和英劳船级社《甲醇燃料船舶入级规则》的要求。据悉,新CTV设计主要数据为:总长23.8米,型宽8米,吃水1.1米,甲醇装载能力12立方米,装机功率1800千瓦,航速超过了25节。该船的船长和2名船员的舱室位于半船体的住宿区,主甲板上设有宽敞舒适的技术人员座位区,配有大型前窗和侧窗,最多可容纳12名风电场服务人员。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11-1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