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必威首页的>> 他山之石>> 正文

海洋装备简讯【2021.11.15-11.22】

2021-12-17

国内动态

国内首个海洋负排放院士工作站揭牌

11月18日,全国首个以海洋负排放为研究领域的院士工作站——山东省海洋负排放焦念志院士工作站在南海新区正式揭牌。据介绍,海洋负排放是指用人工手段增加海洋碳汇的过程,我国提倡用藻类、贝类养殖来增加海洋碳汇。院士工作站依托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及其团队的科研力量搭建蓝碳研究平台,聚焦威海市海水养殖业的贝类、大型藻类碳汇资源,在威海全域范围内开展海洋碳汇基础研究和课题申报,助力威海市海洋科技城建设,为国家“碳中和”战略实施提供海洋负排放领域的贡献。当日,黄渤海区海洋牧场管护评价与海域管理威海工作站、黄渤海蓝碳监测和评估研究中心威海基地、滨海湿地蓝碳监测技术与应用威海示范基地同步揭牌。位于威海南海新区的海洋生态大厦正式启用,焦念志院士科研团队、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资源与环境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三研究所的科研团队等都将进驻开展平台科研工作。

来源:环球网,2021-11-19

中国船舶全海深无人自主潜航器完成万米海试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七一〇所全海深无人自主潜航器项目组,随“东方红3”号科考船圆满完成了为期44天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域海试任务。全海深无人自主潜航器成功完成了万米级海试及试验性应用,最大下潜深度达到10218米,并获取了完整的万米级温盐剖面观测数据,填补了我国无人自主潜航器万米深海观测应用的空白。本次海试中,全海深无人自主潜航器先后完成多次下潜航行试验,具备水下自主定深及定高航行、区域自主巡航、全海深视频摄像、温盐剖面观测等功能,是目前国内航速最快、续航里程最长的全海深无人自主潜航器。

来源:中国船舶集团,2021-11-19

我国自主建造零排放游轮下水试航

11月15日7时许,在南通海事局水上交通管理中心严密监控下,招商局邮轮制造有限公司新造游轮“长江叁号”在现场海巡艇和大马力拖轮的精心维护下,缓缓离开位于江苏南通海门的码头,驶往长江白茆沙北水道进行航行试验。据悉,“长江叁号”船舶总长149.99米、型宽23米、型深4.7米、设计吃水3米、最大载客量600人,该船为全电力全回转舵桨推进的第一类客船,按照最高绿色船舶等级与智能效入级标志要求设计建造,达到零排放标准,属长江内河新一代高端旅游船。

来源:船海装备网,2021-11-16

我国首座沿海LNG船舶加注站正式投运

11月20日,我国首座沿海LNG(液化天然气)船舶加注站宣布在海南省澄迈中海油马村码头正式投运。该加注站由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建设运营,填补了国内沿海LNG船舶加注站的空白。用LNG作为船舶动力燃料,具有绿色低碳、燃料成本低、推进效率高、性能优越等优势。马村LNG船舶加注站是撬装模块化加注站点,设计年加注规模2.5万吨,具有投资小、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小等特点。加注站最大加注能力为每小时54立方米,与加注柴油相当。该站自今年3月15日开始试运行,已累计为“海洋石油550”和“海洋石油551”两艘LNG动力守护船安全加注12船次。随着中国海油清洁能源船舶项目的实施,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6艘LNG动力守护船在海南投入使用。该项目的投运,也是在日前“气化珠江”实现首船加注后,“气化沿海”项目现又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表示,中国海油将加大天然气供应能力,加快建立健全新能源产业体系建设步伐,积极推动新能源二次创业,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走在前、做表率。

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2021-11-21

[会议]第五届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会议召开

11月16日至17日,第五届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会议(ICNAME2021)暨首届国际船舶智能与自主航行技术论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挪威、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15个国家的95家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的著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会议围绕智能船与自主船、绿色船舶技术展开深层次交流,探讨加速推进船舶的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低碳化等前沿创新技术,共同发起建立“船舶智能与自主航行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倡议,深化全球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科技合作,共同推动国际船海领域科技进步。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11-19

2021年1~10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10月,我国新接船舶订单保持较高增长,造船完工量增幅进一步回落,手持订单量继续回升。重点监测企业收入增长利润下降。全国三大造船指标同比增长,1~10月,全国造船完工320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0%。承接新船订单614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10.5%。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981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8.2%,比2020年底手持订单增长37.9%。1~10月,全国完工出口船299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8%;承接出口船订单555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9.2%;10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87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3.7%。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3.5%、90.4%和89.3%。造船企业三大造船指标同比增长,1~10月,50家重点监测造船企业造船完工312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8%。承接新船订单60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6.8%。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965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0.8%。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1~10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4.5%、53.9%和48.3%。

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2021-11-17

国外视野

日本造船业迎来大规模洗牌

今年以来,日本造船业加快整合重组,部分造船企业关闭旗下工厂,甚至有经营困难的造船企业彻底退出了造船业务。与此同时,经营稳健、具有优势的大型造船企业在行业低迷时期通过收购其他企业的优质资产,进一步提升规模优势和行业地位。随着造船资源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日本造船业强者愈强的局面愈发凸显。在并购方面,三菱重工和常石造船分别接收了三井E&S造船的舰船业务和商船业务,大岛造船收购三菱重工旗下香烧工厂的造船设施,新来岛造船收购了Sanoyas造船。在退出方面,Sanoyas造船、佐世保重工、神田造船、三井E&S造船已全面退出造船业务,其中,Sanoyas造船、佐世保重工转向机械类业务,神田造船转向维修业务,三井E&S造船转型为“无工厂”公司,提供设计开发服务。此外,因经营不善,日本联合造船关闭了旗下舞鹤工厂,不再从事造船业务。

来源:中国船舶在线,2021-11-17

LMG Marin将设计全球首批绿色氨燃料动力油轮

船舶设计公司LMG Marin已经接获了一份来自Grieg Star集团下属创新中心Grieg Edge的合同,将设计全球首批绿色氨燃料动力的油轮之一。据介绍,双方将在未来几个月为这艘名为“MS Green Ammonia”号的船合作开发不同的概念想法,随后确定一种选定的概念设计。概念设计预计将在2022年上半年之前完成,旨在2022年年中之前获得船级社的原则批复。值得一提的是,Grieg Edge和芬兰制造商瓦锡兰公司计划在2024年下水全球首艘绿色氨燃料动力的油轮。“MS Green Ammonia”号将把绿色氨从计划中的挪威Berlevåg工厂分销到挪威沿海的各个地点和最终用户,该项目已于2020年12月获得了挪威政府的部分资助。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11-19

俄罗斯“西伯利亚”号核动力破冰船开始海试

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下属波罗的海造船厂11月16日宣布,俄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西伯利亚”号当天驶离该造船厂的舾装码头前往芬兰湾,并将在那里完成一系列海试任务。接下来的3周,测试团队将检查“西伯利亚”号的机械和设备运行情况,包括检测蒸汽涡轮机组、船舶电力推进系统、轴线和甲板装置的运行等。此外,海试任务还包括检验核动力破冰船的导航和通信系统功能等。俄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是当前世界上动力最强的破冰船,其主要任务是开发北方海路的运输潜力。“西伯利亚”号是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的第二艘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预计将于今年年底交付。俄首艘22220型核动力破冰船“北极”号于2020年10月正式交付,开始服役。该船长173.3米,宽34米,排水量3.35万吨,可破除3米厚冰层。除“北极”号和“西伯利亚”号外,俄还有3艘该型核动力破冰船在建,分别为“乌拉尔”号、“雅库特”号和“楚科奇”号。

来源:人民网,2021-11-17

美加三家公司合作开发海上核电厂

【据世界核新闻网站2021年11月18日报道】美国纽斯凯尔电力公司(NuScale Power)、加拿大Prodigy清洁能源公司和加拿大核工程公司(Kinectrics)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研究解决Prodigy海上核电厂(MPS)的许可审批和部署问题。MPS将集成12座纽斯凯尔小堆。纽斯凯尔表示,三家公司将制定MPS技术规范及监管方面的文件。他们还将合作评价MPS的商业部署机会,MPS既可以作为独立电厂,也可以与可再生能源结合使用,或者用于经济和商业规模制造氢和氨等清洁燃料。自2018年以来,纽斯凯尔电力公司一直在与Prodigy清洁能源公司合作,研究将小型模块堆集成到Prodigy海上核电厂的可行性,并已经完成了概念设计和经济评价。加拿大核工程公司将在核电厂许可审批和监管事务、核设备资质、环境分析、安全分析、材料评价、结构分析以及沿海输配电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方面提供专业知识。

来源: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2021-11-19

全球首艘零排放“无人”集装箱船正式首航

在因疫情延期交付一年多后,全球首艘零排放全自动集装箱船“Yara Birkeland”号终于正式投入运营,目标是在未来两年实现“无人”运营。11月19日,“Yara Birkeland”号在奥斯陆峡湾开启处女航,挪威首相约纳斯·加尔·斯特勒(Jonas Gahr Store)和渔业海洋部部长Bjornar Skjaeran在该船抵达奥斯陆后随行参观。据了解,“Yara Birkeland”号的概念最初在2017年提出,作为全球首艘零排放全自动集装箱船,由Yara与挪威康士伯海事合作研发。“Yara Birkeland”号采用Marin Teknikk公司的MT207型设计,船长80米、宽15米、能够装载120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正常航速6节,最大航速13节。投入运营后,“Yara Birkeland”号将部署在挪威南部的Heroya、Brevik和Larvik港口之间的航线上,距离海岸线不超过12海里。该区域由挪威海岸管理局(Norwegian Coastal Administrations)在Brevik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MS)管理,其中Heroya-Brevik之间距离约为7海里,Heroya-Larvik之间距离约为30海里。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11-20

日本船级社将加入氨燃料发动机船舶商业化示范项目

日本船级社(NK)宣布加入日本国产氨燃料发动机商业化示范项目,负责船舶的安全评估。此前,由日本邮船、日本造船(Nihon Shipyard)、日本发动机公司以及IHI原动机(IHI Power Systems)共同进行的“国产氨燃料发动机船舶商业化示范专案”已经获得了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核准,成为NEDO绿色创新基金专案的一部分。该示范专案将进行氨燃料拖船(A-Tug)以及氨燃料氨气运输船(AFAGC)的研发与运营,目的是使用氨作为燃料,借此大幅减少航行期间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希望实现在2030年以前推出氨燃料船舶的目标,增进社会福祉。项目计划于今年12月开始启动,预计总投资123亿日元,其中84亿日元由NEDO支持。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11-22

中东最大船厂完成首个VLCC项目

11月15日,美国船级社(ABS)官网发布消息称,沙特阿拉伯国家航运公司巴郝里(Bahri)的首艘采用gas-ready设计的超大型油船(VLCC)已经完成交付,这也是中东最大的造船企业International Marine Industry(IMI)完成的首个VLCC项目。据悉,该船入级ABS,获得了ABS授予的SUSTAIN-1和LNG Ready符号,标志着该船的动力装置未来可改装使用液化天然气(LNG)作为燃料。

来源:船海装备网,2021-11-1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