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必威首页的>> 他山之石>> 正文

海洋装备简讯【2021.11.30-12.06】

2021-12-17

重要关注

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为2030年工业领域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规划提出,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发展新引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绿色智能船舶、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高端装备、能源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绿色制造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做大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规划提出,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统筹布局退役光伏、风力发电装置、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规划提出,引导产品供给绿色化转型。发展大尺寸高效光伏组件、大功率海上风电装备、氢燃料燃气轮机、超高压氢气压缩机、高效氢燃料电池、一体化商用小型反应堆等新能源装备。

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2021-12-06

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1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支持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联合攻关,推动人工智能、5G、先进传感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培育工业级智能硬件、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船舶、无人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新型智能产品。发展基于智能产品的场景化应用,加快智能产品在工业、交通、医疗、教育、国防科工、健康养老等重点行业领域应用推广,服务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规划提出,推进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制造供给支撑能力,开展设计、工艺、试验、生产加工等过程中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加速工业技术软件化,攻克一批重大短板装备和重大技术装备。围绕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电子、电力等重点装备领域,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构建面向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系统,推进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规模应用,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装备的预测性维护与健康管理。

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2021-12-01

《2020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发布

12月06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0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提出,截至2020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35个,工程规模1651083吨/日,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规模64850吨/日;年海水冷却用水量1698.14亿吨,比2019年增加了212.01亿吨。天津、山东、江苏等省市研究制定支持海水利用的政策措施,天津海水淡化产业(人才)联盟、胶东经济圈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联盟和山东省海水淡化利用协会相继成立,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在沿海地区进一步集聚发展。新发布海水利用标准16项,包括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4项、地方标准1项。

来源:自然资源部,2021-12-06

国内动态

“奋斗者”号完成21次万米下潜!我国万米深潜次数和人数居世界首位

12月5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完成2021年度第二航段的常规科考应用任务后返回三亚。据介绍,本航次历时53天,开展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2021年度第二航段的常规科考应用,进行了包括“悟空”号全海深自主式水下无人潜水器、全海深玻璃球和声学释放器等深海仪器装备的万米海试。航次期间,“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共下潜23次,其中6次超过万米,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最深区域进行了科考作业,采集了一批珍贵的深渊水体、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来自全国7家单位的17名科技人员首次参加“奋斗者”号下潜,其中有5名女科学家。截至目前,“奋斗者”号已完成21次万米下潜,已有27位科学家通过“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到达过全球海洋最深处。我国万米深潜作业次数和下潜人数居世界首位。

来源:央视网,2021-12-06

全国最大深海装备综合试验船出海试航

11月29日,国内最大、首艘入级6000吨级大型小水面线双体深海装备综合试验船出海试航。该船为国内完全自主研制,由渤船集团建造,船东为七六〇所,总体设计单位七〇二所、详细设计单位七〇一所,重点配套单位为七一一所和七一二所,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单位众志成城的智慧结晶。该船为全焊接式钢质结构、双定距桨、直流组网综合电力推进、具备DP-1动力定位能力的小水线面双体船。该船是采用以声学为基准的总体设计技术,设计建造的一型综合航行性能优良、安静舒适、安全可靠、绿色环保、功能强大、独具特色、国际领先的深海试验船。在中国船舶集团参建团队及船检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该船圆满完成了上船台、主体分段下胎、主船体成型到出坞靠泊等各项节点。海试计划历时10天,共204人参与,力求确保达到考核的各项技术指标、测试各系统运转情况、初步掌握船舶海上实际航行性能的目的。

来源: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1-12-02

我国首艘深远海大型专业海道测量船上船台

近日,由中国船级社(CCS)上海分社检验的我国首艘深远海大型专业海道测量船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上船台仪式。该船总长123.6米,设计排水量约7500吨,定员100人,续航力18000海里,入级中国船级社(CCS),具有B3级冰区加强,使用用全回转推进器形式,设置首侧推装置、收放式减摇鳍和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采用GONDOLA结构形式搭载多种先进测量设备,具备DP2级动力定位能力,满足无限航区要求,是一艘专业性突出、多任务目标、模块化设计的现代化大型测量船舶。该船建成后,将主要承担我国管辖海域特别是南海等深远海海域海道的测量任务,兼顾对深远海失事船舶、遇难沉船、失联飞行器等进行应急搜寻扫测任务,以及国际联合海洋测绘交流工作。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2021-12-03

“海洋云仓”项目建设启动 破解船舶污染物收集处置难题

日前,普陀区正式启动“海洋云仓”项目建设,作为普陀区渔港渔船污染物智能化防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依托“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可实现渔业船舶污染物收集处置一站式、全流程智慧数字化治理。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正在加紧推进,预计3个月内普陀区将建成以沈家门中心渔港为核心的渔业水污染防治网。根据项目规划,“海洋云仓”主体设施将分布于普陀区各主要渔港,通过大数据云管理软件“海洋清道夫系统”,深度参与普陀区渔船污染物接收、贮存和预处理等海洋污染防治工作。在处理过程中,污水从渔船到“海洋云仓”、中途运输、终端处置各个环节,都将自动生成电子联单,全程有专业设备监控检测,从而实现海洋水污染物处理全时段数字化监管。

来源:舟山网,2021-12-05

国外视野

商船三井测试风能和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零排放船舶

12月1日,日本商船三井在长崎县佐世保市开展了“Wind Hunter”零排放船舶实证试验,使用风能和氢燃料电池为一艘12米长的帆船提供动力。在此次试验中,这艘帆船展示了利用海上风能进行发电、制氢和储氢、燃料电池推进等一系列循环操作的功能和性能。在风力强劲时,帆船可以打开风帆前行,同时通过安装在水中的涡轮机发电,以电解水方式制造氢气。如果风力减弱,则使用贮藏的氢气通过燃料电池发电,转动螺旋桨来驱动帆船。这是商船三井“Wind Hunter”项目的第一阶段,在下一阶段商船三井计划应用一艘全长60米的更大帆船进行演示,并确认燃料电池对船舶振动的耐用性等,力争到2030年在大型货船上部署相关零排放技术。商船三井在2019年与大岛造船共同研发了硬翼帆式风力推进装置设计,并已经获得了日本船级社的原则性批准。这种装置通过可伸缩的硬翼帆可以变换利用风能作为推进力,是“Wind Challenger”项目的关键技术。在“Wind Hunter”项目中,商船三井将采用这种风帆技术,将氢气运输船和燃料电池与电解槽产生的氢气结合起来,而电解槽的电力则由风帆装置的风力发电生产。这种风帆和氢气技术的结合将使船舶即使在低风时期也能够准时航行。

来源:国际海事信息网,2021-12-04

全球首个天燃气直接制氢船舶动力解决方案公布,碳强度可降低70%

瓦锡兰集团、意大利船级社合作联盟和ABB、metaconAB的子公司Helbio、利比里亚登记处及一家能源公司日前联合起来,提供了一个一种以氢为燃料的船舶动力解决方案,以满足国际海事组织2050年的目标。该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扩展的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将超过国际海事组织2050年的目标,即在不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资的情况下将碳强度降低70%。这为航运业提供了一条在合理时间框架内实现低碳运营的途径。据了解,这个概念是基于将液化天然气和蒸汽结合来生产氢和二氧化碳。产生的氢气将直接与天然气混合用于内燃机或燃料电池中,因此无需将氢气储存起来。产生的二氧化碳将被低温液化天然气(LNG)液化,这些液化天然气将作为燃料使用,然后被转移到岸上进行碳储存。船舶在卸载时可以将储存的二氧化碳作为惰性气体使用。该方案相关的必要设备可以很容易地安装在船舶的甲板上。这一创新概念将支持海运行业从液化天然气逐步过渡到氢,而无需对船舶在技术上进行任何重大调整。只需要利用现有的液化天然气燃料,通过逐步增加氢的生产,化石甲烷的消耗和相关的甲烷泄露将以同样的速度减少。

来源:船海装备网,2021-12-02

海上巨型“移动充电宝”来了 日本最大船企将建世界首艘"电力运输船原型船"

12月3日,今治造船与PowerX双双发布公告称,共同签署了一项资本和业务合作协议,重点开发PowerX的Power ARK系列电力运输船原型船,计划于2022年1月启动设计工作,同年年中着手建造,目标是在2025年年底之前完成第一艘船。同时,今治造船也将向PowerX注资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600万元),用于船舶和蓄电池的研发。据悉 ,原型船将使用电力或者LNG作为动力,预计建造成本可能高达数十亿日元。该船将命名为“Power ARK 100”号,这是一艘100TEU三体船,全长100.5米,宽21.9米,吃水5米,载重量2200吨,航速7-14节,额定功率222MWh,船上配备自主导航软件、传感设备以及防碰撞系统。PowerX预计将于2025年前后开始在日本周边海域开展“Power ARK 100”号的电力运输试验,以测试其运行性能和安全性。“Power ARK 100”号将在示范测试完成后开始全面运行,虽然只是一艘小船,但该船每次航行都可以为约20.9万个家庭运输所需的电力(以一般家庭平均每天用电约10kWh计算)。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12-03

三星重工与微软联手共建数字化船厂

11月29日,韩国船企三星重工宣布与微软韩国公司就数字化船厂签署合作协议,三星重工将通过利用微软Azure智能云平台、人工智能技术、元数据以及Teams软件等,在船厂各部门间建立协作系统,从而将所有数据和信息收集整理到同一个虚拟空间。三星重工表示,通过与微软的合作将加速向数字造船厂过渡,从而实现低成本创造高效率。2019年,三星重工就提出了“智能三星重工”(SmartSHI)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开始逐步在设计、采购和生产领域推行数字化技术。据了解,三星重工巨济造船厂目前已建立基于高速无线网络的移动办公环境,向“无纸化船厂”转型,同时该船厂还在尝试使用物联网和自动化技术从而实现生产系统智能化。“Smart SHI的终极目标是数字化转型升级,利用IT技术处理船厂所有信息。”三星重工1名负责人表示。

来源:国际海事信息网,2021-11-30

韩国K造船开发甲醇动力MR油船获ABS认证

12月1日,韩国中型船企K造船(原STX造船)开发的新一代环保甲醇动力双燃料5万吨级油船获得美国船级社(ABS)颁发的原则性认可证书(AIP),在未来环保船舶新技术开发领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据悉,K造船与美国船级社在今年7月23日签订了联合开发项目(JDP)协议,由K造船负责该型甲醇动力双燃料船舶的设计,ABS则负责设计图纸的审核和认可。K造船表示,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环保规则的强化,新一代环保船舶的需求正在增加。船东们为了满足新的碳排放规则要求,要么会订造新型环保船舶,要么会对原有船舶进行环保燃料动力的改造。目前,船东对采用环保燃料的中型油船的咨询也呈增加趋势。与LNG相比,甲醇燃料更便于运输和储存,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安全性、低温运行等优点,而且排放的有害气体少,因此受到船东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全球主要发动机制造企业已实现了甲醇动力发动机的商用化,甲醇动力船的建造数量也呈增加趋势。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1-12-02

俄罗斯2021年前11个月核发电量同比增长3.3%

【据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网站2021年12月1日报道】截至2021年12月1日,俄罗斯2021年前11个月的核发电量比2020年同期增长3.3%,达到了2014亿千瓦时。核电厂生产的电力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俄罗斯今年已减排约1.009亿吨二氧化碳(截至2021年12月1日)。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集团(Rosatom)总裁利合乔夫表示,核能对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大贡献,2021年11月在格拉斯哥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6)上,世界各国领导人讨论了共同努力防止全球变暖的问题,并多次提出这一观点。核电是俄罗斯最大的清洁能源。俄原集团正致力于开发“绿色”发电解决方案(包括核电厂、可再生能源、氢能等)。

来源: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2021-12-03

Baidu
map